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2434篇
科学研究   242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38篇
综合类   18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关于篮球规则中双方犯规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892年,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制定了最原始的13条篮球竞赛规则以来,这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不断被修改和完善,其目的是促进篮球运动向健康与高级的方向发展。修改规则的基础原则是公平,即对比赛双方都是公平的。只有公平、规则才能成为篮球运动的法。本文通过公平这一基础原则,对双方犯规这一条规则进行剖析,旨在找出它的不公平,作出修改,与同仁们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在技术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实体空间的"场所"价值,是关乎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公众认知角度探索图书馆"场所"价值,能够发现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选择上海图书馆、浦东图书馆和滨海新区图书馆三所代表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平台上的网络评论信息,综合运用Python、Jieba分词、SnowNLP等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从高频词分布、情感分析和时间序列三个维度,对社会公众认知情况进行了文本挖掘。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仍然是重要的公共阅读"场所";公共图书馆"场所"服务颇受欢迎,社会评价极为正面;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认知的特征所在。在技术时代,公共图书馆应当高度重视"场所"价值的公众认知新变化,可以将文旅融合作为未来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助力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四川大学图书馆为例,从若干关键词入手,对高校图书馆“十四五”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探究,为推进高校图书馆“十四五”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四史”教育要求,高校要充分依托现行教材,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纲”,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为“要”,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明确课程要求,挖掘教育资源,贯通教学过程,使大学生经由“纲要”之门,步入“四史”殿堂,厚植史学底蕴,引导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相似文献   
15.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形成的抗疫精神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抗疫精神、在科研和实验实习中融入抗疫精神、在学生活动中彰显抗疫精神,能有效促进学生高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17.
从国内外六大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发探析当前学科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科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科投入要素的评价或基于学科产品的评价,在其主导下的一流学科建设也表现出"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建设和"学术GDP"导向的学科产品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学科建设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一流学科评价本质上是评价一流学科的生产能力。走向基于学科生产能力的一流学科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产品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社会服务问题、学科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学科建设的效益问题、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Harwood Institute arrived in Youngstown, Ohio, in 1999; and today, over 18 years later, its teachings have made a profound effect upon the city. The Youngstown Public Library, through the leadership of Carlton Sears and Heidi Daniel, has wholeheartedly embraced the methods and ideology of the Harwood Institute, helping to reinvigorate and power a city working its way back to prosperity.  相似文献   
19.
The 21st century collection manager encounters serious challenges in collection development (e.g., budget shortages, lack of skilled personnel, lower agency prioritization, and reduced available staff time).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practical, low-cost solution to these challenges that prevent collection developers from regularly creating/managing adequately balanced collections. It discusses the role of 93 “community-embedded” librarians-in-training to develop contextually situated collections in a graduate course taught seven times in an information sciences program in a southern land grant university. Findings of collection management activity tasks completed during the course provide evidence of accrued tangible outcomes/benefits to motivat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librarians and their information agencies collaborate with librarians-in-training in future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20.
This introductory article to the combined special issue of Journalism Studies and Journalism Practic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some of the key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studying journalism and social order. It argues the need to step beyond a functionalist framework when considering the news media’s central role in shaping social connections, community and cohesion. To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s of social order, our paper suggests a greater empha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journalism’s relationship to the wider social sphere along with three other key considerations, including (1) a critical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politics and social order, especially in defining and/or negotiating “anti-social” practices and social disintegration; (2) a more refined focus on the “imagined” and geographic boundaries of news audiences in digital spaces; and (3)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to norms and conventions of journalism practice from trust and legitimacy to the role of journalists as arbiters and connectors across social sp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